首 页 | 本系概况 | 师资队伍 | 专业建设 | 教育教学 | 学生工作 | 招生就业 | 学习园地 

常用链接 Links

当前位置: 首 页>>教育教学>>正文

十二日深度求索,青春力量赋能蒲城古韵新篇——记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系赴蒲城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成功
2025-08-28 14:35  
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,7月8日至22日,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系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,在系党总支书记庄绪强的悉心指导下,在王萌、高莹两位老师的带领下,“探蒲城古韵,承文化薪火”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奔赴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,展开了为期十二天的深度社会实践。实践团以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为核心,融参观学习、专题调研、座谈研讨、实践助力于一体,深入挖掘蒲城历史文脉,深刻感悟革命精神伟力,以青年视角为蒲城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


第一篇章:寻根溯源,探千年文脉之厚重 (7月9日-11日)

实践伊始,团队首先致力于对蒲城深厚历史底蕴的系统性探寻。7月9日,队员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蒲城县博物馆,这里是解读蒲城千年历史的“第一站”。从远古的石器到精美的唐代壁画,从将相故里的辉煌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器物,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。与原文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不同,队员们带着预设的课题,分组对蒲城的“盐文化”、“官宦文化”、“农耕文化”等专题进行资料搜集和记录。

次日,团队前往林则徐纪念馆,深入学习其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。下午,团队围绕“传统士大夫精神的现代价值”主题,举行了第一次专题研讨会。会上,队员们结合在博物馆和林则徐纪念馆的所学所思,激烈探讨,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理解。

第二篇章:赤心浸染,承革命薪火之熾烈 (7月12日-14日)

在对蒲城历史有了宏观把握后,实践团将目光聚焦于这片土地光荣的红色基因。7月12日,团队先后瞻仰了王鼎纪念馆与杨虎城将军纪念馆。在王鼎“尸谏”的悲壮故事中,队员们感受到了爱国名臣“以身许国”的凛然正气;在杨虎城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中,队员们深刻领悟到革命先辈为民族大义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。

为将红色教育引向深入,13日,团队专程走访了抗日名将包森故居,并有幸采访到当地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,听他讲述包森将军的传奇战斗故事。14日,团队来到承载着特殊时代记忆的蒲城时间博物馆。队员们不仅重温了“326工程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更就“三线精神”的时代内涵与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,与博物馆负责人展开了深入座谈。通过三天的沉浸式学习,队员们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和精神洗礼,纷纷表示要将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内化为前行的不竭动力。

第三篇章:匠心探微,触非遗传承之温度 (7月15日-17日)

文化传承不仅在于庙堂之高,更在于寻常巷陌的烟火气。实践团花费三天时间,对蒲城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椽头馍进行了专题调研。15日,团队首先参观了椽头馍博物馆,系统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象征。

16日上午,实践团走访了宋记馍坊等传统老店,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,详细记录下传统手工制作的每一个步骤,并深入探讨了技艺传承中面临的人才断层、市场冲击等困境。下午参观了现代化的椽头馍生产企业,调研其标准化生产、品牌化运营及线上销售模式。17日上午,团队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新青年对话老手艺”座谈会,邀请非遗传承人与企业代表共同参与。队员们发挥数字经济专业优势,围绕“如何利用电商直播、短视频营销、文创开发等手段赋能非遗传承”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,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。

第四篇章:躬身田垄,助乡村振兴之伟业 (7月18日-20日)

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服务地方发展是“三下乡”的题中之义。在实践后期,团队将焦点对准了蒲城的支柱产业——酥梨产业。18日,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,走进蒲城酥梨种植基地。尽管酥梨尚未成熟,但队员们通过与十余位果农的深入访谈,全面了解了酥梨的种植历史、技术要点、收入状况以及他们在市场销售中面临的挑战。

19日,团队前往当地一家大型农业合作社进行调研,学习其在品牌打造、标准化管理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先进经验。20日,团队举行了“数字技术赋能蒲城酥梨产业发展”的成果汇报会。队员们结合连日调研所得,形成了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初稿,将专业知识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,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。

总结与展望

7月21日,此次为期十二天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下帷幕。这十二天,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文化熏陶,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红色精神洗礼,更是一次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探索。队员们纷纷表示,这次实践远比想象中更为深刻和厚重,不仅增强了文化自信、坚定了理想信念,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。

通过此次活动,实践团不仅为蒲城的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注入了青春活力,更留下了一份份详实的调研报告和具有可行性的发展建议。队员们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,牢记“探蒲城古韵,承文化薪火”的初心,将所学、所思、所感转化为不懈奋斗的动力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!(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系 高莹/供稿)

上一条: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系赴长安区民政局开展交流调研
下一条: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系开展2025-2026学年第一学期新聘任教师试讲活动
关闭窗口

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系  地址:西安市长安区常宁新区鱼包头街123号
电话:029-61289855,029-61289826(长安校区)  邮编:710100(长安校区)